行業資訊
PC市場的寒冬或許還要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618 結束了,但沒有一家 PC 廠商感受到了暖意。
通常來說,如果賣得好,廠商們都愿意喊出來,然而今年截至 618 結束,都沒有一家主要的 PC 廠商愿意發戰報。市場研究機構 IDC 此前給出的 6 月首周報告也顯示,PC 市場繼續同比下滑了 13%。
PC 廠商不是不努力,尤其今年普遍在筆記本電腦上尤為卷,再加上 618 的打折力度不可謂小,就連蘋果 MacBook 也親自下場參加大促,造成了大家都覺得這是買 PC 的好時候的印象。
現實卻又狠狠打了我們一巴掌,這場從 2022 年年初開始的漫長寒冬,或許還要持續很長時間,每一家 PC 廠商都很難受,也必須做出改變。
三大巨頭裁員萬人,華碩“擴編式”改組
618大促進行時,華碩卻迎來了一場地震,數百人受到直接影響。
在 6 月 15 日舉辦的臨時線上記者會上,華碩證實了外界的一系列傳聞,宣布將于 7 月 1 日正式啟動改組,個人電腦系統事業群和電競電腦事業群合并由電競部門主管張仰光負責,手機部門負責人張凱舜將一并負責商用產品事業群和手機部門。
根據本次調整,華碩將系統事業群劃分為消費、商用(含原消費型 Desktop 及 AIO)與手機三大產品部門,還宣稱未來會強化公司業務區分的三大板塊:核心業務、戰略業務和成長業務。
「這次的改組,其實是擴編?!谷A碩聯合 CEO 胡書賓還強調,內部尚有 600 多個職缺可以讓受影響的員工轉調。這也讓這一次改組調整,與 PC 廠商過去一年的大規模裁員行動顯得尤為不同。
僅 2022 年下半年至今,全球三大 PC 巨頭聯想、惠普和戴爾累計全球裁員數已經超過萬人。
- 惠普在去年 11 月宣布,未來三年將對其 6.1 萬名全球人力裁員多達 10%,預計在 4000-6000 人;
- 戴爾今年 2 月宣布裁員約 6650 人,約占其全球員工總數 5%,裁員后員工總數將降到六年來最低;
- 聯想在 5 月底財報會議上也宣布裁員,但強調了比例不超過 5%,按照截至去年 9 月 8.2 萬的員工總數,預計裁員人數在 4100 以內。
也是在華碩宣布改組之后,另一家 PC 大廠宏碁集團的創始人施振榮針對其指出,PC 市場空間已經飽和,因此一定要找新的空間來做新的發展,「沒有一個產業可以原來模式一直持續下去,一定要改變!」振聾發聵。
如果我們回頭看 PC 行業過去十多年的發展,又會悄然發覺,2020-2021 年全球疫情期間的回暖并不意味著 PC 市場由此“老樹發新芽”。
手機成了生產力工具,大眾不再那么需要PC
2011 年,全球 PC 出貨量創造了 3.65 億臺的新紀錄,當時可能沒人想到,這會成為一塊10多年都無法突破的「天花板」。此后八年 PC 市場一路下滑,普通用戶找不到更新換代的理由,一臺 PC 能用多年。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的娛樂、網購、學習都從 PC 轉移到了手機,甚至部分工作也可以在手機上完成。與此同時,在智能手機后又出現了PAD等新形態的產品,搭配可拆卸可折疊移動鍵盤完全可以滿足工作所需。
PC 越發沒有了更新的必要,很多用戶家里的PC也是常年吃灰。
疫情一度扭轉了 PC 市場的頹勢,不管是遠程辦公還是線上娛樂需求,都在疫情期間得到了放大。
那段時間內所有人似乎都在更新或者添置新 PC。但疫情終究還是結束了,這不僅意味著換代潮的結束,更要命的是,PC 又重新回到了疫情前的地位,企業要求員工回歸線下辦公,短視頻和手機也在繼續占領更多的娛樂時間。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報告,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為 5670 萬臺,同比下滑 28%。這是去年以來連續第五個季度的下滑,也是過去十年來出貨量最低的第一季度。
疫情結束前后 PC 出貨量變化,圖/Counterpoint Research
「黑天鵝」疫情也給 PC 廠商帶來了一輪更新潮,但疫情后人們很快又回到了疫情前的習慣,PC 使用率下滑的趨勢并沒有被扭轉,再疊加整體消費需求的疲軟(據說今年618 80%消費者預算支出低于500元),就不可能指望更多人購買,這時候價格的下調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說到底,疫情并沒有改變 PC 市場最核心的問題:其存在價值在手機、PAD等移動設備面前日益微小。原來PC相較于移動設備最大的差異價值是“生產力工具”,也就是干活的設備,但現在手機、Pad等輕便便攜移動設備不只是可以寫作、做ppt、做表,也可以進行工單流程審批、郵件收發、短視頻創作,甚至可以編程。
展望未來,移動設備,特別是智能手機“滿足一切需求”勢不可擋。ChatGPT引爆AIGC技術后,Office、WPS、PDF、PS、釘釘等等辦公軟件和平臺都在加速利用大模型技術,移動端辦公將變得更加高效、智能、便捷,除非少數重度工作場景比如剪輯大型視頻、重度編程外,人們完全不再需要使用PC。
PC前路在何方?變則通,不變則死
在可見的未來,PC不會像BP機這樣的產品一樣徹底走向死亡。PC 廠商想要重新恢復擴張,其實無非是兩條路:做好 PC 業務,或是在 PC 之外走出新的道路。具體到 PC 的增長邏輯,核心還是通過創新體驗吸引用戶。
比如蘋果 MacBook 就通過 M 系列芯片的革新,在續航、發熱、噪音等方面帶來了大幅的進步。再有,今天我們手上的智能硬件設備越來越多,跨終端的互聯互通體驗也必然會影響到大眾用戶的購買決策,這也是蘋果和華為現如今的優勢所在,而不管是 vivo、OPPO,還是聯想、戴爾也都在強化自身產品的跨端體驗。
此外,AI 浪潮也將徹底重塑消費電子產品。AIGC+移動設備會給PC帶來沖擊,但AIGC也可以拯救 PC ,惠普 CEO 恩里克·洛雷斯(Enrique Lores)不久前接受采訪時表示,AI 將幫助惠普重新定義 PC 是什么,用戶能夠獲得的體驗也將會大不相同,惠普已經在與所有的主要軟件供應商、主要芯片供應商全面合作,重新設計 PC 的架構。
當然,創新并非一日之功,疲軟的消費級市場至少在短期多少讓 PC 大廠力有不逮,商用 PC 以及非 PC 業務順勢成了廠商們的新重點。
聯想在最近幾次財報中都在強調非 PC 業務的增長,最新一季的占比已經提升到了 41%;宏碁旗下子公司「小虎隊」各顯神通,多家公司獲利均創新高。
華碩在最新的改組計劃中,將手機和商用 PC 視為新的增長點。
負責手機和商用部門的張凱舜此前在任內推出了 ROG Phone 電競手機,成功幫助 Zenphone 手機部門虧損止血。
手機業務勢頭不錯,不過華碩在商用 PC 領域的收入占比不到一成,市場份額一直沒能突破 5%。顯然,華碩本次重組也是希望通過集中力量,讓張凱舜繼續尋求手機業務突破的同時,也能打破商用 PC 業務面臨的僵局。
但所有改革都存在風險,去 PC 的過程可能也是空心化的過程,聯想和宏碁都可能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喪失技術競爭力。轉型,從來都是陣痛的。不過PC 廠商們確實沒有太多的選擇了,就像施振榮說的,沒有一個產業可以原來模式一直持續下去,所有昔日巨頭面臨的困境都是一樣的:變則通(雖然可能死得更快),但不變一定會死。
相關資訊
-
2009-09-10
國慶期間進京車輛采取臨時管制
-
2009-09-22
乙烯開工負荷回升 下游需求仍處低位
-
2009-09-23
亞洲市場醇類行情
-
2009-10-26
廣州回應"政府預算未列公費出國"
-
2009-10-29
美國成功發射"戰神I-X"運載火箭
-
2009-11-03
膠帶行業推新型環保膠帶
-
2009-11-05
中國需要第二輪經濟刺激方案嗎?-姚景源
-
2009-12-29
北冰洋油氣資源引發沿岸各國能源爭奪升級